不惧极端环境,遍布南北东西
满足各类基础设施智慧化管养需求
国内首个真正采用无线传感网技术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项目
无锡蓉湖大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城区,处于京杭大运河上,为全国首座独塔斜拉桥。主桥为33.8 + 41.2 + 145米的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桥宽33米。主梁采用钢箱梁,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箱五室截面。蓉湖大桥创无锡跨河桥梁3个“之最”,具备多项全国“第一”,是一座造型美观、新颖的大桥。
无锡蓉湖大桥是国内首个真正采用无线传感网技术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项目,无锡蓉湖大桥的养护部门对系统的性能和作用高度认可。养护部门评价为:“项目至今整体运行状况良好,监测数据准确,为蓉湖大桥的养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满足了我方对于蓉湖大桥结构监测的需求,对于蓉湖大桥的科学养护、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在使用过程中,蓉湖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网络稳定,能够可靠地获取桥梁的状态数据,监测应用软件能够对监测数据进行整体分析……使用简便、可靠”。
蓉湖大桥健康监测系统以无线传感网技术为支撑,实现了对蓉湖大桥物理参数(振动、索力、应变、沉降、倾斜)和桥梁环境参数(风速、方向、温度)的实时监测。针对以上监测指标,本系统部署了5类节点:无线振动监测节点、无线索力监测节点、无线沉降监测节点和无线倾角监测节点。
我国是个桥梁大国,据交通部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约有100万座公路桥梁(不含市政桥梁)。影响桥梁的因素居多,人为因素、车辆长期超载、材料自身退化等,缺乏及时到位的管理养护导致结构各部分在远没有达到设计年限前就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检测和维修,轻则影响行车安全和缩短桥梁使用寿命,重则导致桥梁突然破坏和倒塌。因此,建立一套针对桥梁的智能在线监测系统显得尤为迫切。
了解详情隧道是地下隐蔽工程,会受到潜在、无法预知的地质因素影响。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隧道占新建公路里程的比例越来越大。隧道属于线状工程,有的规模较大,可长达几公里或数十公里,往往穿越许多不同环境空域;工程条件通常比较复杂,而经常有环境恶劣,造成塌方、沉陷、有害气体泄露、支护结构变形、人员和设备伤害等事故。为了确保隧道工程安全、及时预报险情,对隧道工程的安全和稳定状态的监测和评估十分重要。
了解详情方案解决了轨道交通行业人工采集路基沉降数据工作量大,实效性、连续性、准确性差和检测数据分析滞后等问题。通过利用物联网感、传、知、用技术,对轨道交通路基进行监测,实现网络化数据管理,方便运营管理者及时掌握路基的安全运营状况,辅助进行科学决策,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强化管控能力,确保轨道交通线路和周边环境的人员、财产安全。
了解详情在自然环境及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边坡结构易发生损伤、失稳,同时受边坡岩体结构特征、边坡形态、环境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边坡还常伴随着崩塌落石的产生。当前传统的人工检测无法及时预测边坡及坡体岩块和土体的变化状态,不稳定的边坡和崩塌落石甚至危及检测人员生命安全。
了解详情Copyright © 2013-2024 源清慧虹公司.保留一切权利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44485号-15
Copyright © 2013-2024 源清慧虹公司.保留一切权利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44485号-15